170万日元等于多少人民币 高清

评分:
9.0 推荐

分类: 记录片 2003

导演: 尤里斯·伊文思

剧情介绍

  简介:
  在世界电影史上,尤里斯·伊文思被称为纪录电影的先驱,与美国的罗伯特·弗拉哈迪、英国的约翰·格里尔逊和苏联的吉加·维尔托夫并称为四大纪录电影之父,与其他三位不同的是,伊文思的创作生涯最长,在长达6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拍摄了60余部影片,一部寻找失落青春的诗意纪录《塞纳河》曾使他获得1957年的戛纳金棕榈大奖。
  中国的抗战不仅掀起了中国电影人的创作热情,也吸引了国外电影大师的镜头。上世纪30年代末,多位国外记录片导演来华摄制影片,他们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尤里斯·伊文思。伊文思1938年在中国拍摄的《四万万人民》不仅是他电影生涯的代表作,也是他与中国维持50年的情谊的开端。从抗战开始,在不同的年代,他用自己的镜头纪录下了不同的中国。
  外国人来华拍纪录片的历史,最早大约可以追溯到电影诞生的那几年。1896年,卢米艾尔兄弟派出了数百名摄影师奔赴世界各地拍片,其中一些摄影师就曾来华拍片。此后,美国人、意大利人、苏联人、瑞典人都曾经把镜头对准过中国,但多是风光片及风土人情、文物考古、民居民俗的纪录,直到战争的悄然到来。1935年,在燕京大学任教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用一台十六毫米手摇摄影机拍下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场面,今天已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1938年,尤里斯·伊文思来了,这个“飞翔的荷兰人”飞到了中国,与他同行的还有我最崇拜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在1936年,两个勇敢的人在西班牙内战爆发之际,把摄影机和照相机的镜头对准了这片燃烧的土地,伊文思拍摄了广受赞誉的纪录片《西班牙土地》,而卡帕也因拍摄《共和军之死》的照片一举成名。 “纪录”拥有了出生入死的刚毅血性。从此,“什么地方燃烧,就去什么地方拍摄”被奉为摄影师的职责。西班牙内战是西方前线,而中国战场则被称为是反法西斯斗争的东方前线,从西方前线远涉到东方前线,伊文思和卡帕在中国拍摄的珍贵图像仿佛西班牙影像的回音。
  1938年4月初,在抵达中国不久,二人便拍摄了“台儿庄战役”,那是值得庆贺的第一场正面击溃日军的胜利,伊文思和卡帕要求上前线拍摄,最终未能拍到决战的场面,因为他们是外国人,没人敢为他们的生命承担风险,但他们还是抓住机会在台儿庄附近的小树林中拍摄了这场战斗。伊文思回忆说:“我不是一个作家,我通过画面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我一定要表达死亡对我意味着什么,不仅仅是拍几个尸体,而是拍摄整个一段,死亡牵连到的往往是许多人。我触到了中国,中国也触到了我,我拍了战争,拍了一个在战争中瓦解,又在战火中形成的国家,我看到了勇敢!”
  纪录这场战争的《四万万人民》成为了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真实写照,并且起到了声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积极作用,这些影像成为后来中国抗战影片的重要素材。而卡帕生平最有力度的照片,就是他拍摄的遭日军空袭后的劫难场面。
  正如卡帕那句永远的名言:“如果你照片拍得不够好,因为你离得不够近”。1954年,卡帕在越南战场触雷身亡,如一个不参与杀戮的斗牛士般身着光彩耀目的斗牛士装束轰然倒下,而伊文思继续潜行在战火中。
  伊文思的冒险不是赌徒的博彩,也不是亡命徒般的轻生,而是为激情所贯注,为信仰所战斗的勇气。在中国抗日战场上,在越南抗美的丛林中,在古巴剿匪的追击中,甚至在70岁高龄,依然在战火中拍摄。这个“飞翔的荷兰人”被祖国放逐,却四次来中国,他称中国是收养他的“第二故乡”,他爱这里的人民。
  红色电影的开端——延安电影团
  伊文思在临走之前,秘密地把一台埃摩摄影机交给了一位左翼影人吴印咸,这位吴印咸后来被称为共和国摄影艺术的拓荒者。1938年秋,吴印咸和袁牧之两人带着这台摄影机和从香港购得的全套电影器材到达延安,在八路军总政治部下成立了“延安电影团”。
  最初电影团只有6个人,有电影工作经验的仅有3个。1938年10月1日,电影团开拍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记录片《延安与八路军》。1940年袁牧之将完成的影片底片带到苏联,没想到正好苏德战争爆发,没能在苏联印出拷贝送回国内放映。进入40年代后,电影团拍摄了多部新闻短片,在根据地露天放映。

评论:

  • 微生永年 6小时前 :

    有点点私人,但真的,我好爱聚聚。拉森:我好爱桑。聚聚:喜欢rent的人我们就是一辈子的朋友。桑to拉森:你很好。温柔和爱满溢,是我爱的人的一次美好的相遇,电影都能有那种一期一会的体验,太好了。和剧版ttb相比是很温柔的改编,核心是剧院、创作者的美好。节奏也好了很多,加菲太适合了,就不要说客串的半条宽街大佬们。爱聚聚。爱桑。

  • 初呈 4小时前 :

    生活和舞台的虚实切换非常棒,浓缩了生活流,也渲染了情绪。而且作为歌舞剧来说,歌是真的都好听。

  • 冯乐邦 6小时前 :

    一个烂俗的故事线配上了不伦不类的迪士尼音乐和尬舞:(

  • 振华 5小时前 :

    只有电影院才能让细微的情感放大到无数倍😭😭😭

  • 出永昌 0小时前 :

    片尾的影像比电影更打动人,其实就能说明电影不够成功,加菲在很多方面演的都很好,但对比片尾就很明显的没演出来一个天才应有的形象。不过胜在歌好听,且改编的恰到好处,否则就真的是一部非常平庸的作品

  • 冉嘉年 4小时前 :

    他们都有光明是未来,连最尴尬的莫斯利都是天才大编剧

  • 初爵 8小时前 :

    生活和舞台的虚实切换非常棒,浓缩了生活流,也渲染了情绪。而且作为歌舞剧来说,歌是真的都好听。

  • 慧梦 1小时前 :

    Like Mary said: I wish you well. And I hope you will be as happy as our crule world allows.

  • 凡韵 2小时前 :

    表演夸张,容易出戏,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你这是部音乐剧,然而我甚至已经不能被这样的「城市逐梦记」打动了……even though it was adapted from a true story...

  • 布夏之 3小时前 :

    口水歌真不好听,故事线和情感线毫无波澜,技法一般,言之无物,题材吃香是唯一的亮点吧。加菲猫煽情起来,他不尴尬,别人很尴尬。

  • 戚千秋 6小时前 :

    熟悉的人看着亲切,可是一个个都无法掩藏的变老,唏嘘

  • 巫马天翰 9小时前 :

    怀念他们一起长大,儿时的下午最美好

  • 勇振 4小时前 :

    艺术家特有的脆弱敏感和理想主义 jon是千千万万个纽约看似光鲜的人儿们 名为艺术做着餐厅侍者的工作 这是一种让我警醒的生活 但隐约还是有种意志 盲信 被痛苦敲打却不愿意彻底迈入舒适区 却时时需要placebo 最让我难忘的场景是jon在focus brainstorming 旁边一群正襟危坐的套装男女给出一些毫无创意的假正经点子 而jon的思绪飘到窗外 就是那一刻你明白公众宣扬的每样好东西都要有一定的欺骗性 灵性被商业思维淹没 平庸被普罗大众拥戴 你瞬间长大/workshop前一晚写歌 拖着电费账单怒吼 水池子里的脏碟子和逼仄厕所里的黄色杂志和猫砂 编剧也是太懂nfp/无论如何要保持健康啊!高产才有希望 jon larson和宫崎骏我选宫崎骏

  • 庞新柔 7小时前 :

    没看剧集直接看的电影版,一口气看了两部,感觉很惊艳。这么多人物在短短的2小时当中,即使不熟悉背景,也慢慢看出了端倪。人物和背景、服装一样美妙,似乎人人都很美好

  • 全新翰 2小时前 :

    剧情一般,演员长相一般,歌曲也不好听,等了2个小时,一直在等一首抓耳的歌,结果也没等到,不知道为啥这么高的分。

  • 卫哲明 4小时前 :

    一个烂俗的故事线配上了不伦不类的迪士尼音乐和尬舞:(

  • 凌莲 0小时前 :

    形式大于内容,本就复杂的叙事结构因为歌舞加入更乱了,两段叙事时空的交错,两种表现形式的混合,不断造成的断层以至于很难融于故事当中。而且除去结尾几首歌,大部分歌曲也没什么亮点。加菲的表演状态则更像是在出演舞台剧,脱离了传记片的真实感,可矛盾的是,剧中剧结构却又允许了这种表演形式。当然,电影是最容易表现这一复杂剧本的方式,但最适合它的舞台,其实还是剧院。

  • 丹元正 9小时前 :

    终于,全都结束了(看的居然是未删节Tomas剧情的版本,非常喜欢老妇人最后一句话,幽默、饱满、没有遗憾,也让还不能接纳死亡的我无比伤感)

  • 哈若蕊 0小时前 :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普通人最怕那些让人看不懂的高于生活。导演把电影分成三个维度表达,生活表达灵感来源,舞台剧表达高于生活的展示,坐在台上的娓娓道来恰如其分的把两部分缝到一起,即超越了舞台剧的限制,又增加了电影的表达边界。咖啡馆一幕把电影布景推开变成舞台剧,处处皆有此种别样风情。最喜欢的一幕是no more,配合现代舞编排,那真的是我们第一次拥有独立生活空间的欢欣雀跃。很多生活灵感的记录,让我想起冬天我的厨房,阳光撒下,我特别想这样歌舞起来,它接近人的本能。最可贵的是它又兼有讽刺跟幽默,panel一幕那位口吐芬芳半句不离音乐理论跟分类的乐评人,几乎是豆瓣评论家们了,即幽默风趣又让人感慨,为什么乐评人就要理论向呢。整部电影着重表达生活灵感,就是告诉大家艺术之美,处处皆是生活的点滴。

  • 上官鸿熙 5小时前 :

    Jon的第一场试片会结束后,好评如潮但无人投资,他问经纪人“那我现在该怎么办?”,经纪人说“写下一部,写完了就再写一部,一直投稿直到有回应为止,这是大多数剧作家的宿命。”有才华的人终将被看到,需要的是时间和耐心。只不过除了这段,全片剧情和音乐都不怎么打动人,不及影片最后Jonathan Larson本人的影像有感染力。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