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影片讲述了巴西传奇车手埃尔顿·赛纳传奇的一生。一级方程式车手赛纳在其职业生涯中参加了161场大奖赛、41次冠军、65次排头位、三次一级方程式大奖赛年度总冠军,以其勇敢、智慧,奔驰在赛场上10年,创造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成为当代世界最优秀的赛车手,被誉为“赛车王子”……不幸的是, 1994年5月1日在圣马力诺的伊莫拉赛道上撞车身亡,年仅34岁。
  1960年3月21日,塞纳出生于巴西的圣保罗市。其父亲是一位拥有百万资产的企业家,经营一个汽车零配件厂。塞纳4岁时,他父亲便专门为他定做了一辆一马力的轻便小赛车。小塞纳似乎天生就对汽车有一种偏爱,7岁那年,他便敢独自把父亲的轿车开到街上。塞纳10岁时,父亲送给他一辆真正的小型赛车,从此,他就对赛车着了迷。他在作文中写道:“将来我一定要成为一名一级方程式赛车手。” 1973年,年满13岁的塞纳首次参加在家乡举行的小型赛车比赛,初战告捷,从此节节胜利,17岁时便夺得了南美冠军。此后,他又多次获得小型赛车的巴西全国冠军和南美冠军。但是,塞纳并不满足,他的愿望是向世界一流车手挑战。
  1981年,塞纳到了赛车运动的圣地——欧洲,开始参加方程式汽车比赛。不久,塞纳夺得福特1600方程式和福特2000方程式的冠军,在赛车界崭露头角。
  1983年,塞纳集中全力角逐三级方程式的比赛,结果荣膺全英冠军。在1981~1983年的短短三年间,塞纳先后夺得了44站的胜利,轰动了整个赛车界,创造了“塞纳现象”。
  1984年, 24岁的塞纳开始一级方程式赛车的生涯。塞纳不仅在晴天比赛时是一名优秀车手,就是在乌云翻滚、暴雨倾盆的恶劣条件下,也能以他超人的胆量和妇熟的技术在赛道上奋勇争先。在塞纳职业车手历史中,不乏雨中夺魁的出色纪录,他的第一次一级方程式冠军就是在雨中创造的。
  1985年4月22日,在葡萄牙大奖赛的埃斯托利尔赛道中,连日不断的大雨使本来就已颇具危险的比赛变得更加艰难,车手们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法国车手普罗斯特的车原地打转熄火了,巴西著名车手皮盖特的车也退出了赛场。然而,勇敢的塞纳却沉着地驾驶赛车冒雨飞驰,终于以先于第二名1分30秒的绝对优势取得冠军。这是塞纳参加一级方程式大赛的第一场胜利,由此,塞纳也以“雨中塞纳”而闻名。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是塞纳赛车生涯的辉煌时期,他每站比赛排位几乎总是最前,最先冲刺的也几乎总是他;他三次夺得了世界一级方程式车赛年度总冠军,各著名车队用尽招数争夺塞纳,他成为年薪最高的车手。塞纳一时间几乎成了赛事的代名词,赛纳这个名子在巴西、南美和欧洲家喻户晓。
  1993年,塞纳在其家乡圣保罗出尽风头。比赛时,大雨如注,赛手们纷纷畏惧不前,唯有塞纳勇往直前,其熟练的驾车技术博得成千上万的崇拜者一阵又一阵的狂呼,整个赛场为塞纳而沸腾。
  1993年10月,塞纳同威廉姆斯车队达成有效期2年,年薪1500万美元的协议。世界上最好的赛车配上了最佳的车手,新闻界认为这是一级方程式赛车史上最完美的结合。塞纳已鼓足勇气,决心驾驶威廉姆斯车在1994年第四次夺魁。
  然而,1994年一开赛,塞纳的运气就不佳。在其家乡圣保罗湖区赛道举行的第一站比赛中,塞纳由于求胜心切,进入弯道时踩油门过猛而造成赛车打滑熄火。在日本举行的第二站比赛中,刚一起跑,塞纳的威廉姆斯赛车便被芬兰选手米卡·哈基宁的车撞在尾部,被迫退出比赛。
  由于前两站比赛的失利,塞纳全力以赴备战,决心拿下第三站。5月1日,在意大利的伊莫拉赛道开始了第三站的比赛,塞纳还是排位第一。当赛车行至第7圈时悲剧发生了,只见在坦布雷罗弯道上,塞纳驾驶的2号赛车以约300km/h的高速撞上了水泥防护墙……
  塞纳之死震撼了全世界,许多国家的新闻媒介都进行了大量报道。在巴西,塞纳不仅仅是一名超级车手,他还是国家的象征,是民族的骄傲,总统为他亲自主持了国葬。

评论:

  • 耿浩然 7小时前 :

    3.5/Go,don't look back. 小男孩表现不错。

  • 毕亦梅 4小时前 :

    贝尔法斯特是肯爵的《罗马》+《天堂电影院》,儿时经历的混乱和危险,在童真的视角下被加上了保护色,更因为离别、回忆以及北爱人的幽默,留下的都是怀旧。画面棒极了,开场一个长镜由现代彩色的贝尔法斯特转回童年黑白的贝尔法斯特,太美了。Dame Judi真是每条皱纹都散发着演技。是我看的第一部多南的电影。Caitriona Balfe是耐看的美。violet竟然是everybody’s talking about Jamie里的妈妈,没认出来,而且演了个唱歌难听的角色反差萌。以及珍惜每个有灵气的小演员。

  • 梦雯 6小时前 :

    有人提到,这部电影就是布拉纳的『罗马』,的确,不管是题材还是黑白影像的运用,本片似乎与阿方索·卡隆的『罗马』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看完全片你就会发现,这是一部精致工整但缺乏感染力的作品,电影对影像和配乐的运用确实特别考究,黑白影像增加了历史质感,拍摄的角度和构图也堪称教科书级,但在故事和情感表达上,却存在很大缺陷,很多私人情感与时代背景割裂,让人很难找到连接,不可否认会有小感动,但难有大共鸣。与『罗马』给我带来的触动相比,这样的落差也许不仅是因为地域、文化、信仰的差异。当然,导演也不只是夹带自我情感的私货,也借着片中父亲对男孩的教导,道明了自己对这段动荡时期的反思:不管是信仰什么,只要他是个正直善良的人,都可以成为朋友。总的来说,比『罗马』差了不止一个档次,庆幸时长适中,不至于冗长乏味。三星

  • 谢永言 0小时前 :

    同样是讲成长的故事,美国的成长和日本的成长就是风格迥异啊哈哈,挺喜欢这部的调调的,镜头感太棒了,小朋友的演技也很牛逼

  • 韦运 5小时前 :

    太装腔作势了。又是总往演员脸上怼着拍的大特写镜头——“催吐镜头”。垃圾导演浪费优质演员。

  • 穰冬梅 0小时前 :

    不知道该如何评价,整体给我的感觉有点华而不实。

  • 贝鸿轩 8小时前 :

    For the ones who stayed, for the ones who left, and for all the ones who were lost.

  • 欣浩 3小时前 :

    此片最大的亮点在于色彩的虚实倒置,虚的部分(电影电视)是彩色的,现实部分反而全是黑白的。其表达很明确,现实中的贝尔法斯特就是黑白的,那里的人们处在黑白世界之中,什么都非黑即白,不是天主教就必须是新教,不是白人就必定是黑人,不参与暴动就要被暴徒迫害……但他们从黑白电视机上看到的竟然全是彩色的画面……此片拍于去年,实际也给小粉红递刀了,你看,至少在另一形态的社会里是没有宗教矛盾和种族冲突的……电影整体情绪如片尾萨克斯,蛋蛋滴忧桑,所诉说的无非是背井离乡的那些事,故事太单薄了。有相当一部分被归为“剧情”的电影是属于实在没啥剧情却又无法被归入其它类型的类型,包括本片。无论小说还是电影,你光是穿了一身风格化的衣服,凹个造型斜倚门旁,深沉得一批,燃鹅归根结底,没有故事怎么都是不行的,三星已是天花板了。

  • 馨昕 2小时前 :

    一开场就是《罗马》名场面,也不得不带着对比的眼光看下去了,孩子的视角纯真可爱,小演员演技担当是本片之福,但因为视角所限,社会的动乱和父母的争执都是断裂的叙述,无从知道动乱从何来,也不清楚母亲在洗衣粉事件之前是怎么同意移居的,全片只有淡淡的忧伤情绪是完满的,而怀旧歌曲和彩色光影密度之高,说是导演私人化的讲述不为过,感觉就像一篇小学生日记。(想了两天改不及格)

  • 逸锋 2小时前 :

    超出预期,虽然私人,但莫名就感同身受,也许是呆萌的小男孩起了作用,真想拍一部自己的BB。另,一开始完全没认出来朱迪·丹奇

  • 锦帆 3小时前 :

    没什么收获,口音也不喜欢,看完心里十分不舒服,恕我无法给高分。

  • 杰桀 9小时前 :

    能润就不错了,还纠结那么多有的没的,好凡尔赛哦

  • 类古兰 6小时前 :

    3.5很明顯就是模仿羅馬的作品,應該說艾方索柯朗拍出羅馬後,一堆大導演便開始拿自己長大的地方進行創作,構築自己心中的羅馬,但其中什麼都模仿,且最沒有自己風格的英國導演,便是咱們的肯爵爺。說到這也不是想要說貝爾法斯特很難看,跟尼羅河相比我反而欣賞這部很多,愛爾蘭1960年代末的緊張氣氛,搭配一個小男孩的成長故事,看到兔嘲男孩、月升王國的影子,家鄉動盪不安,最後舉家遷移至英國的掙扎過程,構成一個告別家鄉的成長之旅,喜歡布萊納置入的迷影情懷,索爾漫畫置入也令人會心一笑,但是多重視角顯的有些混亂,看完並沒有給我種這小男孩是全片主角的感覺,反而媽媽還比較像主角。傑米道男好久不見,總算又接到一個好角色,茱蒂丹契片尾特寫是入圍女配的關鍵。微拙劣的模仿羅馬作,但主題是動人的,看完還是得說:布萊納資源太好了。

  • 饶鹏运 1小时前 :

    不了解爱尔兰国情的,被开篇惊到。。。生活在莫名仇视的社区里真令人恐慌。。。小男孩巴迪非常可爱,他和相濡以沫的爷爷奶奶的对话总是稚趣十足,前半部社区混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刻画生动,后半部妈妈纠结于移民,似无必要,毕竟移民去英国,无论生活品质还是安全都会有保证。。。爸爸帅妈妈美

  • 狄清心 9小时前 :

    被critic & reviewers嘲得那麼難聽的理由大家心知肚明了,幸好進場前惡補了羅馬不然誰不被騙過去啊

  • 门珠雨 8小时前 :

    66/100。总的来说并不是一部佳作,肯尼思·布拉纳似乎想将他的童年记忆全部展现给观众来看,但众多线索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只会是无尽的混乱和令人不解:社会的宗教危机、家庭的经济问题、孩童的个人烦恼在影片前半段的故事中没有任何一个部分可以理顺。但后半段随着故事矛盾逐渐集中在与故乡的联系与去留,电影打动人心的情感力度逐渐凸显,在母亲不舍的泪眼中、父亲坚毅的行为中、爷爷平静的感慨中和奶奶决绝的低语中,我突然意识到,人这一生最想离开的是故乡,最不舍得离开的却也是故乡。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贝尔法斯特,不论它是黑白还是彩色,它都都永远是你心中摇晃着的却扎根最深的灯塔。

  • 雯文 1小时前 :

    Jojo Rabbit➕罗马,但只学到了前者的匠气和粉饰太平,拍不来后者的格调和感染力

  • 祁惠龄 7小时前 :

    同时能明显感受到喜欢与不喜欢这电影的地方,故事很走心,这个原创故事很棒,是一本优秀的剧本使然。然而又能感到有目的性地过分炫技,太满当变得溢价。或是剧情转折快,有些东西立体了,有些又有点赶脚。但对于奥斯卡来说技巧多未必是坏事…(7.5分)

  • 禹冷霜 5小时前 :

    喜欢这个剧本,表面上是简单的《我11》,内在流动的是一种离开,一种不得不成人,瓜熟蒂落的离开,一种选择,一种万箭齐发,不选不是人的选择。我们不得不走向的岔路口太多了,不见得谁好谁坏,毕竟,情谊也在马斯洛需求理论中,毕竟,活着未必比死了好。想起普希金的那句: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将会成为永恒美好的回忆。

  • 黄秀婉 0小时前 :

    pop说,“你是贝尔法斯特15区的巴迪,无论你去哪里变成什么样,这永远是事实。” 所以故乡是离开故乡以后的身份证,也是漂泊在外的一份安全感,像牵着风筝的线一样。好像很多导演最终会拍一下自己的故乡,让我想起贾科长说的回望故乡赋予我们获取看世界的最初的经验。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